杨靖宇赵尚志联手袭击日寇运兵专列是中国抗战
发布时间:2025-03-30 09:18

  提起平型关大捷,相信熟悉与不熟悉历史的小伙伴们都应该知道,这是中国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抗战时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,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的首战大捷。

  这次胜利完全打破了日寇不能战胜的神话,同时振奋了全国人心,增强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。

  这些本来都没错,毕竟八路军才是抗战时期领导的第一支正式武装,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讲,平型关大捷并不能算是我军取得的第一个抗战胜利,那么哪次才是我军取得的抗战首胜呢?

  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全面抗战时期,而我国的整个抗战要从九一八东北沦陷开始,整整经历了14年时间,而早在八路军平型关大捷之前,东北抗联就已经取得了一次规模性的抗战胜利,这次胜利直接震动了日寇高层,在当时媒体也是连篇累牍的报道。

  说到抗战,其实早在1932年,东北的党组织在中央的安排下,就已经领导和发动东北的抗日游击战争了。

  在当时东北的东满、南满、北满、吉林东等地,都已经成立了领导的抗日游击队。

  1932年3月,北满游击队就曾经组织过一次针对日寇军列的爆破袭击,但是当时由于雷管失效,使得这次爆破并没有成功。

  随后不久,北满游击队再次接到情报,日军即将有一辆军列经过滨绥铁路,整个事情的经过如下:

  1932年4月11日,北满联络站响起了敲门声,负责联络的张贯一听到门板上传来的声音虽然是他们的联络暗号,但是门外说话的却是一名女子,于是就让外围侦查员老孟出门查看情况。

  老孟打开门,认出对方是反帝大同盟的成员贺昌炽、刘桂清小两口,但是为了安全起见,老孟仍然用接头暗语进行了验证。

  因为平时到这里负责与张贯一接头的是赵尚志,因此这次的突然间换了人,张贯一也不得不加倍小心。

  贺昌炽、刘桂清小两口告诉张贯一,根据‘滨绥铁路’地下党密报,从4月9日至4月15日,关东军第二师团将分乘10列军列返回哈尔滨,据说是换防。

  10列军车中有第二师团司令部专车,还有运兵、辎重、押运等车厢,沿途有日军警备队警戒。

  接到这份情报后,张贯一立即给上级打报告,请示组织一次针对日寇运兵专列的破袭行动。

  4月12日,得到上级批准的张贯一协同赵尚志开始制定作战计划,同时让铁路赤卫队准备作战物资,雷管炸药必不可少。

  经过稠密的准备之后,赵尚志、杨靖宇、贺昌炽与铁路赤卫队队长范廷桂带领队员与当晚10时20分在哈尔滨以东17公里(成高子附近)处,埋设炸药。

  当晚10时50分,日寇的军列驶过游击队的埋伏处,随着一声巨响,正在铁轨上行驶的日寇军列十余节车厢全部冲出轨道。

  由于当时游击队的物资匮乏,因此炸药的威力也不是很大,鬼子的列车虽然脱轨了,但是由于当时受车速的影响,日寇列车上的鬼子兵基本只是受了轻伤和惊吓,并没有因此而阵亡的。

  于是游击队对散落的日寇进行了短暂的攻击,最终游击队在打死了11名鬼子兵后,迅速撤离了爆炸现场。

  这次赵尚志与杨靖宇联手进行的战斗,堪称“九一八”事变开始14年的抗战里红色抗日第一击,实际上也应该是在抗战史上带来了第一个“红色胜利”。

  据当时的《盛京日报》报道:“[哈尔滨专电]多门中将麾下日军兵车,由方正凯旋哈尔滨途中,12日晚间11时15分许,驶至离哈东方17公里之地点,被人设计颠覆并袭击,致有死者11人,受伤者93人。”

  而在后来日军第一师团侵华的战死者名单上,可以查到1932年4月12日战死的11个日军官兵名单,其中就包括少佐:朝妻义之;大尉:井上福市;特务曹长:横山竹雄;上等计手:三木辰巳;上等看护长:饭塚一马;上等工长:中野知成、土地久雄;伍长:小川福寿、秋叶孝司、铃木兼道、山本孝经。

  看看,这次袭击打死的几乎都是日寇军官,可以说杨靖宇赵尚志联手,为抗日开了个好头。

购买咨询电话
400-123-4567